会议专题

St(o)ber二氧化硅纳米孔隙调控机制

含纳米孔的物质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尽管沸石、硅藻土及黏土矿物等纳米孔矿物材料早已被认识和利用,但与无孔的纳米物质相比,纳米孔在地球科学中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系统研究了St(o)ber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及后处理条件对孔性质的影响,控制因素包括反应时间(80、180min),洗涤溶剂(乙醇、水、热水等)、干燥温度(50、120、200℃)及干燥方式(室温起始干燥、直接干燥)等。结合全自动气体吸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透射电镜、热—红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探明了影响St(o)ber二氧化硅纳米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应规律,对目前St(o)ber二氧化硅微孔结构的争议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支持和完善了St(o)ber二氧化硅的生长机理和成孔机制,使得St(o)ber二氧化硅孔隙大范围内(比表面积从<50m2/g至>300m2/g)调控成为可能,并且测试时间从约一个月缩短至2-3d。该研究将为纳米孔相关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微观机制以及实用的纳米孔模拟物质,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St(o)ber二氧化硅微孔材料的应用。

二氧化硅 制备工艺 纳米孔隙 结构调控

李姗姗 万泉 覃宗华 傅宇虹 谷渊涛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