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二红洼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东天山北部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主要沿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及两侧产出,从西到东依次有土墩、二红洼、香山、黄山南、黄山东、葫芦、马蹄、图拉尔根、咸水泉、四顶黑山等典型含矿岩体.二红洼岩体是该带中的主要岩体之一,新疆第六地质大队做过初步的矿床评价工作,表明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二红洼岩体主要由第一期侵入的含长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和第二期侵入的辉长苏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二红洼岩体内捕虏体或残留顶盖不发育,岩体有较低的K2O,Zr、Hf弱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无显著的波动,Nd、Sr同位素变化较小,这都表明了岩浆演化过程中同化混染作用较弱。岩体普遍含有一定量的岩浆角闪石,具有Nb、Ti的亏损,部分也有Ta亏损,暗示其源区可能受到早期俯冲板片/俯冲沉积物所释放流体的交代作用。由此可见,岩体源区主体应该是软流圈地幔,可能同时也有很少量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组分加入。天山地区与B型俯冲相关的岩浆活动时限均大于320Ma。二红洼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应该是碰撞后伸展阶段的产物。通常主碰撞造山期岩石圈急剧增厚,增厚的陆下地幔根发生拆沉,造成了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并相应的发生了减压部分熔融。热的软流圈地幔到达岩石圈底部,都会引起部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软流圈源的熔体与岩石圈源的熔体相混合,上升、喷发,形成了东天山—北山的早二叠世含铜镍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镁铁—超镁铁质岩带 二红洼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熔融作用
王子玺 夏明哲 夏朝德 姜常义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