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柱状节理的成因机制--局部贝纳德对流模型
厚层玄武岩和火山颈通常发育柱状节理,例如长白山十五道沟、福建牛头山、英国巨人之路等.关于柱状节理的成因机制(Aydin and DeGraff,1988)一个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岩浆热对流形成的贝纳德花纹,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岩浆对流的物理机制和柱状节理特大的长:宽比值缺少合理的解释.本文设计了一个岩浆从顶部向下逐步冷却的模型,对流仅仅发生在固/液边界线之下一个有限的厚度范围,而不是全岩浆房对流,冷却过程中随着固/液边界线向下移动,柱状节理不断延伸,因此不受贝纳德对流限制;岩浆结晶释放潜热,形成热缓冲机制,维持下部岩浆房热边界条件稳定。该模型解释了柱状节理的成因机制,认为控制冷却方向和速率,可以形成大尺度定向生长(贝纳德花纹)。显示,柱状节理的尺度是岩浆黏度系数。
玄武岩 柱状节理 黏度系数 对流模型
隋建立 樊祺诚 李霓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