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早古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的制约
本文对小兴安岭的花岗质岩石及流纹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为四期:~500、~490、~470、460~450Ma。这些岩浆事件在中亚造山带东段的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也均有发现。本文认为研究区~500Ma处于上述两个地块碰撞加厚的环境,~490Ma则为碰撞后的伸展环境,而~470Ma可能存在洋壳向北西俯冲,研究区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460~450Ma则可能为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此外,研究区地壳增生时间主要集中于1.8~1.9、1.5~1.3Ga,不同于佳木斯地块(1.6~1.2Ga),同时表明研究区早古生代酸性火成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地壳的再造,而非大量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新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同时也意味着研究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基底。
火成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
王志伟 许文良 裴福萍 王枫 杨雷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