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兴安岭东北部晚侏罗世环斑花岗岩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环斑花岗岩(rapakivi granite)是指具有环斑结构的一类特殊花岗岩,钾长石巨晶具斜长石外壳是其最重要特征.典型环斑花岗岩原指见于元古宙且产于稳定克拉通非造山环境下的花岗岩,近来研究发现显生宙也有大量环斑花岗岩存在.环斑花岗岩形成常与释压环境密切相关,形成构造环境分非造山和造山后两种,分别代表稳定大陆伸展环境和造山带后期伸展或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环境.国内显生宙环斑花岗岩主要集中于秦岭、柴北缘一带,小兴安岭伊春地区有晚石炭世环斑花岗岩的报道,而大兴安岭地区目前还未有相关的发现和报道.大兴安岭东北部晚侏罗世环斑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晚侏罗世本地区处于强烈造山作用的后期,经历了由强烈挤压向快速减压伸展的转变。环斑结构形成的过程可能为:最初强烈的造山作用形成的加厚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本套富硅钾的埃达克质岩浆,岩浆在较深较大压力下发生初步的结晶,形成巨斑、粗粒结构,之后地壳发生伸展减压,岩浆上升侵位,同时发生基质的结晶和斜长石环斑的形成。本次介绍的环斑花岗岩是大兴安岭北部乃至国内首次发现的晚中生代环斑花岗岩。其特殊结构的形成对于研究岩浆形成演化和地质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斑花岗岩 岩浆活动 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特征

赵院冬 车继英 李士超 王奎良 赵君 吴大天 许逢明 孙求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28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 110034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