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兴安岭北段嫩江-霍龙门沟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I型和A型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本文对嫩江-霍龙门沟地区一系列古生代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深入研究兴蒙造山带古生代时期构造演化提供地质依据。本文对嫩江小斯阁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哈达阳花岗岩闪长岩、铁古拉大山南部正长花岗岩、拉抛林场北部碱长花岗岩以及霍龙门后山村碱性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定年结果依次为(300±2)~(297.6±1.9)、(302±2)、(305.3±2.2)、(298.9±1.8)、(298.6±1.1)~(283.8±1.1)Ma、(302.5±1.3)Ma,即研究区花岗质岩石形成年龄主要介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球化学显示,本文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质岩石除霍龙门后山村碱性花岗岩外,全部具有富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的特征,全碱质量分数为3.65%~9.17%,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Ta、Th、Zr、Hf等,说明其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一般认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是碰撞后岩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碰撞后环境。另外,区内花岗质岩石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说明该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岩浆发生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岩石形成于相对长期的稳定环境,即非造山环境或造山后环境。

花岗质岩石 岩相学 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构造

李小玉 刘宾强 张铁安 杜兵盈 王瑶

黑龙江省区域调查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