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改造:中生代火山岩中辉石岩捕虏体证据

华北克拉通,特别是其东部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破坏,这种破坏在浅层表现为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盆地形成等;深部则表现为巨厚的岩石圈地幔丢失和地幔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改变.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破坏过程中,不仅岩石圈地幔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地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比研究中、新生代火山岩中的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和地表广泛分布的麻粒岩地体发现,中、新生时期的华北下地壳与前寒武纪以前的下地壳显著不同,中、新生代下地壳多具有较为年轻的年龄,尽管目前还存在着这些年轻的下地壳到底是幔源岩浆底侵成因,还是早期古老下地壳在中新生代部分熔融的残留体成因的争论.除了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某些辉石岩捕虏体也形成于下地壳深部,这也可以用来揭示克拉通破坏过程中下地壳的演化.这两类辉石岩捕虏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晚中生代华北古老下地壳被底侵的岩浆所改造,而这些辉石岩捕虏体的物质组成特征则暗示在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的洋壳和陆壳物质的改造。

辉石岩捕虏体 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 破坏过程

英基丰 张宏福 汤艳杰 苏本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研究室 100029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