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各向异性花岗岩的强度和变形机制实验研究

在岩石流变实验研究中,大多数实验采用各向同性的均匀样品,其实验结果与地壳伸展和拆离断层形成相关的各向异性岩石的流变特征有很大差别.组构对片岩、片麻岩变形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先存变形组构对岩石脆性破裂、半脆性流变的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对新组构的发育和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但大部分实验仅给出各向异性岩石强度,缺少流变参数和变形机制研究,对复杂组构岩石的塑性流变行为也不清楚.中地壳流变状态对地壳拆离断层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开展具有先存组构岩石的流变实验,能够更全面的理解组构对岩石流变的影响机制,为认识韧性剪切带中后期变形对前期变形的改造和置换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证据.本实验利用3GPa固体介质熔融盐三轴高温高压容器,选择华北克拉通北部辽东拆离断层带中具有变形组构的糜棱岩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600~700℃时,五组样品基本都表现为半脆性流变;在800~890℃时,五组样品的应力指数为n=3±0.2,岩石以塑性变形为主。实验力学数据显示,花岗糜棱岩在半脆性破裂域,压缩轴与岩石面理呈30°夹角时,岩石强度最小;在塑性流变域,压缩轴与岩石面理呈45°夹角时,岩石强度最小;其它斜交角度的样品强度小于压缩轴垂直或平行岩石面理的样品强度,而压缩轴垂直岩石面理的岩石强度大于压缩轴平行岩石面理的岩石强度。

花岗岩 流变特征 岩石强度 变形机制

刘贵 周永胜 石耀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9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