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卡岩铁矿床的成因机制--来自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床的证据
夕卡岩铁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渗滤一扩散说;同时许多夕卡岩铁矿床也具有”矿浆”型铁矿床的特征.因此,部分矿床学家认为在夕卡岩铁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类型流体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床的研究来探讨夕卡岩铁矿床的可能形成机制.西石门铁矿床的可能机制是富铁中基性岩浆与灰岩发生反应,使原始岩浆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大量挥发份流体,促使“铁矿浆”从硅酸盐岩浆中熔离。由于大量挥发份流体(CO2、P、Cl、H2O等)的持续加入,促使铁矿浆含有更多流体,形成低密度的“含矿熔体-流体”。由于流体超压作用,“含矿熔体-流体”流沿岩浆通道(构造薄弱面)上侵,并定位于地壳浅部。由于含矿熔体-流体流在岩浆通道不同部位的温度及压力等成矿条件的变化,造成矿石在岩浆通道不同部位结构构造、矿石成分发生系统的变化。研究表明:夕卡岩铁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中基性岩浆与灰岩反应,使铁矿浆从硅酸盐岩浆中熔离;流体的持续加入使铁矿浆富含流体,形成“含矿熔体-流体流”,在深部岩浆房“含矿熔体-流体流”可能存在密度分层;由于流体超压,“含矿熔体-流体流”沿岩浆通道上侵;含流体较多的“含矿熔体-流体流”运移能力强,在岩浆通道前端就位;含流体较少、密度大的“含矿熔体-流体流”在岩浆通道的尾部就位,“含矿熔体-流体流”就位过程中造成了磁铁矿成分、矿石中流体晶矿物组合及铁同位素等方面的系统变化。因此,武安夕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因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过程相似,可以用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模型来解释其成因。
夕卡岩铁矿床 成因机制 挥发份流体 岩浆通道 成矿系统
苏尚国 侯建光 罗照华 伍光英 陈永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 1000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 53002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