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经对研究区8口井365.56m岩心的肉眼观察和78口井990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统计可知,研究区储集岩属细碎屑岩,碎屑组分粒级以细砂及粗粉砂为主,即为细砂岩、粉砂岩及其过渡岩类.研究区三个区块储集岩中的陆源碎屑组分岩屑与长石的绝对含量均较高,反映该区储集岩普遍具低成分成熟度特点.三个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岩屑多于碎屑长石.本区碎屑储集岩经历了五种成岩作用,即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矿物多形转变、溶解作用。本区碎屑储集岩成岩阶段划分的依据主要有镜质体反射率RO(%),Tmax(℃),泥岩夹层里I/S中的I%和砂岩及粗粉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如自生粘土矿物,石英加大边,碳酸盐矿物,沸石类矿物及硫酸盐矿物等。还有一些其他标志,如储集岩碎屑颗粒以线状接触为主,少呈点状、凹凸状接触;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居次;储集岩早已固结,以产原油为主,属成熟油。结合岩心实测孔隙度资料,确立了工区葡萄花油层碎屑储集岩的成岩演化序列,可以看出,研究区三个区块均产生了次生孔隙发育带,亦是有力的油气储集带,这是中成岩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次物性研究依据的孔隙度值和渗透率值选自工区三个区块77口井1608块岩心样品的实测数据,样品兼顾了五种含油级别和含水共六种类型。
碎屑储集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王汉强 冯丹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