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松针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和氮同位素对环境氮响应

本研究于2012年3月从贵阳市中心往外沿东北和西南2个方向11个采样点采集马尾松松针样品20个。采样点开阔不受建筑物等遮挡,所有采集的松树没有明显损伤。松针枝条位于树的北面或是东北面以避免可能的光照对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中6种主要的游离氨基酸(Asp,Asn,Glu,Gln,Pro,Arg)含量从市区到农村逐渐降低,其中贵阳市区马尾松针叶中Arg的含量是距贵阳34km处农村Arg浓度的148倍,从贵阳的农村到贵阳市区Arg累积显著。在贵阳市0~5km范围内,马尾松针叶中精氨酸的变化范围为305~1360μgg-1,变化高达4.5倍而苔藓组织总氮含量仅增加了1.8倍。本研究中贵阳市0~5km范围内精氨酸的变化显著高于组织总氮。该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中的Arg对环境氮变化的响应更为灵敏,应用于示踪环境氮沉降比组织的总氮含量有更好的分辨率。马尾松针叶中游离氨基酸(Pro,Asp,Glu,Asn,Arg)氮同位素值呈现从贵阳市区偏正往农村偏负的变化规律,和松针组织总氮的氮同位素值变化规律一致。这为利用这6种游离氨基酸的氮同位素值指示环境氮源提供了可能性。贵阳市游离氨基酸氮同位素偏正是因为受到汽车尾气排放气态NOx的影响,而农村地区游离氨基酸的氮同位素值相对偏负则与农业氨源的释放有关。

马尾松 游离氨基酸 氮同位素 环境氮源

朱仁果 肖化云 郑能建 张忠义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南昌,330096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