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活动和水动力分选效应对流域风化产物-河流颗粒物的叠合影响
河流承载了近90%的从陆地输送到海洋的物质,在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河流颗粒物是这些物质的主要载体.因此,河流颗粒物已成为研究陆壳风化强度、重建上地壳组成和历史、计算运输到海洋的物质通量以及判定河流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影响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国际上流域研究主要集中在背景区大河流如亚马逊河和有限的自然源元素,受人类活动干扰的中小型河流及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元素研究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典型污染河流-法国塞纳河颗粒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作者收集了流域空间、时间、河流纵剖面、背景岩石、河漫滩淤泥以及人为污染源等六大系列样品,仔细分析了样品的粒径、矿物组成、有机物含量等地球化学参数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类金属元素、稀土元素、重金属等50多种元素的浓度。鉴于人为干扰元素如Zn、Cu、Cd、Pb等完全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前人提出并被普遍接受和应用的亲石(lithophile)、亲铁(siderophile)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亲人元素“anthropophile elements”的概念,以强调这些元素在河流甚至其他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开展河流或流域相关研究时,必须考虑河流水动力分选效应对不同载体的影响。同时,本文研究也预示着当前得到的元素输入到海洋的通量可能具有明显误差,需要重新计算。
河流污染 颗粒物 地球化学特征 水动力分选
陈玖斌 Jerome Gaillardet Julien Bouchez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550081 巴黎地球物理学院(IPGP),法国巴黎 75005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