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对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效态的采集
环境化学家认为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决定,不同的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目前环境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技术力求与生物效应取得一致,使化学形态的测定能够提供生物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信息.薄膜扩散梯度(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原位定量采集并测量重金属有效态或生物可给性的方法.然而研究表明,由于植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一种DGT装置不能满足全部的需要.研究具有不同形态采集能力的DGT装置是势在必行的.文章比较了聚乙烯亚胺(PEI)、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结合相的DGT装置采集沈阳中央大街湖水,浑河河水沈阳段,沈阳卫工明渠水中Cu2+,Cd2+和Pb2+有效态的差异.总之,含有不同官能团的结合相,由于他们对Cu2+,Cd2+和Pb2+的配位能力不一样,对于同一水体,三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测量值也不一样。有效态含量测量顺序为PEI DGT>CMC DGT>PSS DGT,这与三种水溶性分子配位官能团的配位能力是相一致(-NH2>COO->SO32-),这也与以前的报道相一致。结果表明,DGT技术测量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所用的结合相配位能力有直接关系,配位能力越大,有效态含量也越高。
水环境 重金属 有效态含量 薄膜扩散梯度
范洪涛 姜限冰 王庆节 李彤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沈阳110142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