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岩溶盆地地下水系统中铊元素分布特征
铊(Tl)是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其天然丰度为8×10-7,克拉克值为0.48,是国际上确定的最毒元素之一.其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合金、玻璃、医药、化工等行业.铊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水体,但由于含量普遍较低,且具稀有分散特性,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未列入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检测项目.如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98/83/EC)》、《日本水质标准》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在《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铊污染物最高浓度目标(MCLG)限值为0.5μg/L;铊污染物最高浓度的安全限量(MCL)为2μg/L.通过对研究区铊水化学状态模拟,发现所有的样品在Tl-S-O体系的Eh-pH图上均处于Tl+所占据的空间。另外,根据钻孔分层取样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地段的岩溶含水层中铊含量高于第四系含水层。基于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相比泥岩、硅质岩等碎屑岩地层,泥质、硅质灰岩地层中富含的铊通过岩溶作用而较易进入地下水环境;另外,R1、R6和R7三个区域断裂带附近铊含量值较高,往两侧则迅速降低。说明控水的地质构造对铊的运移起到控制作用。研究区地下水中铊的来源呈多样化。铊浓度最高的地段出现在望高镇工业园区附近(W06),地下水中铊含量高达3.3μg/L。该水样中其它常规离子含量也明显高出其它水样。说明地下水受到了工业区电子化工等企业的污染。而其它地段,如R2的W07、W14、W15,R5和R9等取样点附近均有生猪养殖企业,其废水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进入地下;W24点处于蔬菜产业园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不仅使地下水呈现出富营养化趋势,而细菌和有机物等相互作用降低了地下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铊元素从岩石、土壤中向地下水环境中迁移。
地下水 铊污染物 分布特征
康志强 黄春阳 贝为昶 张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 530023;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 530023 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