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物体对铊富集作用的研究进展

铊中毒是已知人体中毒反应中最复杂、最严重的一种,影响范围涉及一系列的器官组织.”铊”是一种高效偶发的环境毒物,曾出现于数起投毒与自杀事件中.进入表生环境的铊,多数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铊排放源包括燃煤工厂、采矿与冶炼流程、硫酸产品、半导体制作以及农业中磷肥的使用。在自然水体生活的生物体中Tl的含量水平较低。如海水鱼类和海豹等动物体内Tl的含量<0.001~0.039μg/g。而Tl污染水体中的动物体内Tl的含量急剧升高。法国某河流由于受到Pb-Zn矿的含Tl酸性矿坑废水污染导致河中鲢鱼体内Tl的含量高达0.25μg/g。铊在自然界中主要以Tl(Ⅰ)和Tl(Ⅲ)的形式存在。在表生环境中,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Tl(Ⅰ)的形式存在。生物毒理实验表明,当水中Tl(Ⅰ)的浓度在1~60g/L范围内,能使鱼类慢性中毒而死。Tl(Ⅰ)对一些无脊椎动物在72h内致死的剂量为0.03~15mg/L。一些研究表明,由于Tl(Ⅰ)的离子半径与K+类似,容易取代K+参与生命活动,因此Tl(Ⅰ)的毒性大于Tl(Ⅲ)。但也有研究者发现Tl(Ⅲ)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具有极强的毒性,其毒性与Hg(Ⅱ)相当。

水体污染 铊 动物 毒性效应

杨瀚凌 刘娟 王津 陈永亨 吴颖娟 王春霖 齐剑英 姚焱

广州大学珠三角水质安全与保护创新中心暨省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510045 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