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铀尾矿半动态淋滤中的铊释放通量及环境意义

铊(Tl)作为一种亲硫元素,常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硫化物(如FeS、ZnS、PbS)矿物以及硅酸盐矿物中.铊污染通常很少与铀矿冶联系在一起.然而,最近爆出广东某铀矿区废水中铊含量超标并被责令限期治理,使得铊污染概念的外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为追踪铀矿区铊污染内因,本研究开展了该铀矿区尾矿的半动态淋滤,以掌握尾矿中铊释放的内在机制与通量.采用去离子水模拟天然降水进行不同粒径铀尾矿的浸滤实验,测定滤液中铊浓度。共设置5个实验装置,每个实验装置按1kg的铀尾矿设计,主要由直径为20cm的布氏漏斗、内衬滤膜和导管系统构成。装置暴露于实验室条件下,7d为一周期,每周期用800mL的淋滤剂淋浸1h之后,将滤液导出,测量其pH、电极电位及电导率,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美国PE公司,型号:Elan6100DRC-e)测量铊含量。结果表明:1)经过22周期的浸滤,除最大粒径,即大于6mm的铀尾矿浸出液中铊浓度无一次超标外,其他四种粒径铀尾矿均超标。其中,中段粒径,亦即0.45~0.9,0.9~2,2~6mm铀尾矿超标次数(7~8次)与浸出最大值(0.12~0.18.g/L)无显著差异,然而,最小粒径(小于0.45mm)铀尾矿除淋滤初期7周浓度较小外,从第8周期开始每周均超标,而且最大值为0.38.g/L。2)若以该铀矿区1000万t尾矿计算,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则可释放出总量为15kg的铊。3)根据XRD分析测试,该地区铀尾矿中含有微量的含铊矿物,可能是爆发铀矿区铊污染事件的内在机制。

水体铊污染 铀尾矿 半动态淋滤 粒径分布

王津 刘娟 陈永亨 肖唐付 吴颖娟 齐剑英 姚炎

广州大学珠三角水质安全与保护创新中心暨省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006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