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砂西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砂西矿床的东部约5km处便是受构造破碎带控矿的夏塞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区含矿岩系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中段变质砂岩、板岩。岩性单一,主体为长石石英杂砂岩、含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碳质板岩等。本矿床的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和囊状,主要受切割图姆组地层的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断裂及其交错部位控制。矿区三叠系地层主要为优地槽沉积建造,以稳定-非稳定型深海-浅海相-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为主,并夹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层条件。矿区地处向古日阿复式倒转背斜轴部附近,构造线大致呈北北西向,矿区岩石劈理化强烈,走向构造破碎带十分发育。这些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流动和疏导的提供场所,也是成矿最有利的地段。矿区外围绒衣措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大量向北倾伏,总体呈NW展布。根据主量元素分析得知岩石为高酸性、碱性以及分异程度较高的酸性岩。稀土元素的含量和配分模式与“S”型花岗岩是一致的。绒衣措岩体中Cu元素含量值低于中国花岗岩的统计值,可以看出绒依措花岗岩体可能本身并未大量携带对砂西矿床有利的主要成矿元素,而是对含矿的热液流体提供了运移的驱动力及能量。

银多金属矿床 地质构造 热液流体 成矿作用

王江 李俊国 张薛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