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柞山金矿胶状黄铁矿成因研究
黄铁矿是地壳中常见的金属硫化物,常见的主要有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草莓状结核、胶状环带等.在成矿过程中,由于胶状环带可能记录成矿条件,为研究成矿过程,提供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连续变化的信息,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本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东矿带胶状黄铁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东矿带矿石中胶状黄铁矿的形貌、化学组成,分析讨论胶状黄铁矿的成因,揭示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观察发现,老柞山金矿中的胶状黄铁矿主要产于矽卡岩成矿期胶状黄铁矿+白铁矿+石英阶段。胶状黄铁矿从边缘到核部,硫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铁含量与硫含量呈负相关;砷、钴、铜三种元素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砷含量从边部向中心先降低后升高,边缘含量明显高于中心,钴、铜含量变化与砷呈负相关,镍元素在胶状黄铁矿中几乎不存在。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过程,分析认为胶状黄铁矿形成经过晚期热液脉动作用,中低温胶体溶液在构造作用下运移,并沿岩石裂隙流动,随着温度降低,含矿溶液过饱和,从而围绕早期结晶中心结晶,形成黄铁矿→黄铁矿+白铁矿→白铁矿→碳酸盐矿物的结晶规律。热液交代早期形成的矿物,导致胶状黄铁矿边缘与核部成分差异。
胶状黄铁矿 成矿机制 化学元素 热液脉动作用
孟林 黄菲 万泉 张允 张淼 杨湛 张志彬 任亚群 高尚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819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