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矿集区栖霞山铅锌矿床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及其成因意义
栖霞山铅锌矿床位于南京市东郊约19km,隶属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宁镇矿集区.前人将栖霞山矿床成矿期划分为同生沉积期→热液成矿期→后生氧化期。以矿物的分布与交代关系为依据,将该矿床分为4个阶段:Ⅰ磁铁矿阶段、Ⅱ黄铜矿+毒砂+黄铁矿阶段、Ⅲ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Ⅳ石英+方解石阶段。本次研究对第二阶段(Ⅱ)和第三阶段(Ⅲ)黄铁矿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成分测试由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子探针实验室完成。矿床地质特征和黄铁矿的成分标型,栖霞山铅锌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密切相关,结合宁镇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推测栖霞山铅锌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可能与宁镇地区燕山期的岩浆活动紧密相连,属于岩浆热液矿床。宁镇地区在燕山期拉张伸展构造背景下发生一系列岩浆活动,这些岩浆活动为后期的成矿作用创造控矿断裂构造、破碎带等,并且含矿岩浆热液与深部含矿卤水混合,使其沿多条纵向深断裂上升至赋矿围岩地层,在断裂处形成热压晕;此时含矿热卤水接受大量来自赋矿围岩层的有机质流体,加速含矿热液的演化,遇地球化学障,大量金属硫化物发生沉淀,形成了大规模的铅、锌多金属沉淀。
黄铁矿 电子探针分析 化学成分 地质特征 热液作用
于海华 张达玉 周涛发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