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甘肃阳山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因

甘肃阳山金矿带位于川陕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是同碰撞形成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受EW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千枚岩一板岩-碳酸盐岩一硅质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阳山金矿床处于华北板块以南、扬子板块以北、松潘甘孜褶皱带以东的三角区内,是三大构造域(华北—扬子—松潘)会聚转化部位,属于西秦岭南亚带,为西秦岭构造带的组成部分。阳山金矿带的矿体赋存于切穿泥盆系三河口群的观音坝断裂带内,矿石主要为各类蚀变岩,局部为石英-碳酸盐脉,按原岩类型分为蚀变砂岩型、蚀变千枚岩型、蚀变灰岩型和蚀变斑岩型。阳山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成矿时代为侏罗纪早期。中晚三叠世,伴随秦岭西侧古特提斯洋闭合,区域上N-S向的缩短在阳山金矿区表现为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的NEE、NWW向次级断裂与葛条湾-草坪复背斜组成的褶皱冲断带,它们共同制约了矿区矿金的成矿规律。三叠纪末—侏罗纪早期为阳山金矿区的主成矿期,区域上发生了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位事件,矿区沿断裂带则发育了较多的斜长花岗斑岩脉,随之而来的含金岩浆热液蚀变交代围岩形成了金矿体。

金矿床 地质构造 成矿规律 岩浆侵位事件

施洺 杨建平 李俊国 张薛 许红英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