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西武山铜矿北矿带黄铁矿的特征及其成因矿物学研究

江西武山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九瑞矿集区内典型的大型铜矿床.笔者系统观察北矿带矿石发现,该区金属硫化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其次含有闪锌矿、方铅矿等。运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系统研究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依据其形貌和成分特征将其分为两个世代:早期形成的层纹状黄铁矿和晚期形成的粒状黄铁矿。系统观察层纹状黄铁矿,见为纳米晶聚合体,粒径50~400μm,平均120μm,圈层数10层左右,多达20层,圈层之间充填基底矿物白云石。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本区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隐晶质的胶状黄铁矿,早期深部含金属硫化物的热液经火山喷发与海水混合,沉淀形成层纹状黄铁矿,反映了弱动荡水底环境;第二个阶段形成粒状黄铁矿,晚期热液顺层交代前期形成的矿床,使得层纹状黄铁矿发生重结晶形成粒径较大的半自形、自形细粒黄铁矿;第三阶段形成多金属硫化物,黄铜矿交代粒状和层纹状黄铁矿,并伴有碳酸盐化阶段和较强的构造破碎作用。综上所述,金属硫化物的矿物学特征,包括形貌、种类、化学成分以及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等,能够反映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指示成矿过程,对于探究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黄铁矿 成矿规律 矿物学特征

张贺 黄菲 高文元 高尚 任亚群 万泉 张明东 李凯 赵福德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819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