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夏地块走廊带岩石和沉积物钨锡等元素含量的分布

2009—2014年,在兴蒙造山带—华北克拉通、阿拉善陆块—西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华夏地块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6000km长度范围内,共采集岩石样品943件,沉积物样品371件,对与花岗岩类密切相关的高温热液成矿元素W、Sn、Bi、Be、Nb、Ta、Th、U含量的分布进行对比研究.从不同岩类元素背景上看,加里东期、印支期花岗岩位于闽赣湘造山带湘赣一带,富Sn,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富W,可为华南“东钨西锡”的空间分布提供依据。元古界—古生界板岩、泥岩连同加里东期花岗岩又为印支期、燕山早期花岗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成矿物质,这种阶梯式递进的成矿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华南发生中生代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从沉积物元素含量分布上看,除湘中古台拗(东段)外,沉积物与岩石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湘中古台拗(西段)元素发生强烈富集(富集系数2.00~4.00),闽赣湘造山带(赣闽)和东南沿海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大部分元素富集(富集系数1.25~2.00),闽赣湘造山带(湘赣)显著富集W、Sn、Bi(富集系数为2.00~4.00),分别反映了由碳酸盐岩背景区、碎屑岩和花岗质火成岩背景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基岩区转变为沉积物时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湘中古台拗(东段)极富集除Be以外的其他7种元素(富集系数>4.00),反映了受成矿作用影响的碳酸盐岩区转变为沉积物时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钨锡矿 成矿作用 空间分布 沉积物

刘东盛 迟清华 陈圆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3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