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台湾海峡北部夏季沉降颗粒物特征

本文通过在台湾海峡北部上升流发育期间投放沉积物捕获器锚系,收集沉降颗粒物,探讨沉降颗粒物的粒度、黏土矿物、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等组成特征,为台湾海峡源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观测期间该海域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为0.67~13.34g/(m2·d),指示了观测期间悬浮颗粒物以海源为主,陆源输入的颗粒有机碳为C3植物所产生。沉降颗粒物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但明显低于闽江口地区,而伊利石含量则介于表层沉积物和闽江口地区之间,表明两者沉降颗粒物中部分细颗粒物质来源于闽江入海物质。观测期间闽江河口区表层悬浮泥沙浓度较高,并表现出由河口区向口外陆架递减、由闽江口外沿长乐沿岸向南递减的分布趋势,而同期叶绿素a在闽江口外至平潭岛北侧近岸陆架出现高值分布区,表明观测期间部分闽江入海物质(包括悬浮泥沙及营养盐)沿长乐沿岸向南搬运至平潭岛北部近岸海域。

台湾海峡 沉降颗粒物 粒度分布 黏土矿物 有机碳氮 同位素

王爱军 叶翔 徐勇航 尹希杰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开放实验室,厦门361005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