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营凹陷沙四段地层水化学特征与储层物性关系分析

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在水介质参与的条件下完成的,不同性质的地层流体必将导致不同的储层成岩演化过程.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盆地储层的研究核心问题之一,而现今地层水化学特征是储层与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记录了储层矿物与地层流体之间和储层成岩演化历史的信息,对于储层物性等信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东营凹陷沙四段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了更好地了解东营凹陷沙四段储层条件并确定成岩演化过程对其影响,本文通过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主要预探井、评价井地层水和取心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在查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沙四段储层物性和储层矿物溶解性关系,确定地层水地化性质与储层物性演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预测有利储层和评价油气藏保存条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成的。通过对东营凹陷沙四段地层水常用化学特征参数(钠氯系数、变质系数和脱硫系数)分析认为,沙四段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是典型的地层水交替停滞带,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程度强且还原彻底,有利于油气的保存,横向上中央隆起带封闭条件最好,南部缓坡带次之,北部陡坡带相对最低。沙四段总体矿化度高且具有垂向递增性和侧向不均一性;即从盆地中央向两侧斜坡带矿化度值逐渐降低。且南部缓坡带矿化度值最低。对于东营凹陷沙四段而言,pH值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且pH越小地层水矿化度越大,酸性地层水对储集物性的改善贡献相对较大。沙四段地层水仍以弱酸性为主,但地屡中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含量的变化、地层水中HCO3-含量的变化和黏土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表明沙四段整体上处于酸性向碱性过渡的时期并以碱性成岩环境为主。因此沙四段地层储集物性较上覆地层有所降低,且随着埋深的增加,碱性成岩环境越占优势,储集物性变差。横向上北部陡坡带地层储集物性要好于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缓坡带。

油气藏 沉积盆地 地层水 化学特征 储集物性

王淼 陈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