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玉两种成玉机制探讨

新疆和田玉是商代以后中国透闪石玉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最好质量的新疆和田玉的价格已达每克万元水平,和田玉成为我国重要经济价值的非金属矿产;与此同时,新疆和田玉文化也是中国8000年玉器文明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本文根据新疆和田玉产状的观察及其中石墨矿物分布的情况及其成因的指示,认为从透闪石形成的角度和田地区的透闪石玉成玉作用可分为变质交代成因(R型)和热液充填成因(P型)两种类型。变质交代型透闪石玉(R):透闪石在矿体中的分布主要和变质蚀变带的有关,和断裂及裂隙的关系比较模糊,透闪石的形成和变质或岩浆流体对部分原岩(主要是富镁的围岩)变质交代有关,玉矿成透镜状或者带状不规则体存在。其成玉机制可以代表性表达为:2CaMg(CO3)2(Do)+4SiO2+C(Gra)+2H2O-2CaMg(Si2O6)(Di)+C(Gra)+CO2+?-Ca2Mg5(Si4O11)2(OH)2(Tr)+C((Gra))+?热液沉积充填(P):主要成脉状分布在断裂及裂隙中,大多数由较纯的透闪石组成,部分含有少量和变质流体蚀变作用有关的包体及矿物.其成玉机制反应可以代表性表达为:2Mg2++2Ca2++8(SiO3)2-+?+H2O-Ca2Mg5(Si4O11)2(OH)2(Gra)+?+?前人透闪石玉成因的分类中,多数是基于相关的岩浆岩是超基性岩(蚀变为蛇纹岩)还是基性/中酸性侵入体与富镁变质(大理岩)/沉积岩(白云岩或灰质白云岩)之间的变质作用进行划分的,实际上,无论哪种类型,变质或变质交代作用本质上都是不同的岩石矿物之间的反应关系,透闪石玉的形成需要在原有岩石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转换或者置换才能完成,而现实的观察发现,很多新疆和田玉是脉状充填产状的,并不存在对原岩直接的置换;刘飞和余晓燕(2009)虽然认识到了热液在透闪石玉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根据岩浆热液还是变质热液为主来对其成因进行划分,但并没有说明不同的热液在透闪石玉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作用的,现实中,无论是地球化学还是同位素测试有时也无法对两者进行区分,显示出这两类热液其实可能是联合完成成玉作用过程的,岩浆热液在接触变质交代后可以直接沉淀成玉。新的分类直接强调了部分和田玉的成玉不需要和原岩发生关联,是后期热液直接在剪切或者张性裂隙沉浞的结果,这和Yui&Kwon(2002)发现透闪石玉成矿过程中存在大量渗滤热液流体及高水岩反应比率的特点以及Liu et a1.,(2015)将新疆和田玉的成矿可分为同岩浆热液期及退变质后期两个形成时间的观察是一致的。

和田玉 透闪石 变质交代作用 热液充填作用

丘志力 张跃峰 李榴芬 李新岭 秦社彩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及地质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02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