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铜矿峪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山西省中条山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铜矿生产基地之一,累计探明的铜资源量为390万t.铜矿峪铜矿床是该地区最大的铜矿床,达到大型铜矿床的规模,探明铜资源量约为280万t.因而,探讨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构造演化对铜成矿作用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铜矿峪铜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铜矿峪铜矿床主赋存在绛县群铜矿峪亚群上部变凝灰质一半泥质岩层中。本次研究对4号矿体的4141中段水平钻孔岩心系统岩相学观察,得到以下认识:黄铜矿呈细脉状沿黑云母片岩的片理广泛分布,硫化物以黄铜矿为主,少量黄铁矿,偶见赤铁矿,局部可见钠长石一黑云母一石英透镜体,应为同变质期的产物;含硫化物石英脉,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少量赤铁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少量碳酸盐矿物。综合本次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前人对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认为铜矿峪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组合与典型显生宙斑岩型铜矿床存在较大的差异,流体成分可能更接近变质流体性质,需其他独立证据辅证。本次研究尚无法确认成矿流体发生沸腾导致铜的沉淀还是流体发生混合导致铜矿化,仍需更好岩相学证据。本研究认为,铜矿峪铜矿床存在变质热液型铜矿化的特征;初始铜矿化作用是为斑岩型矿化还是沉积岩型矿化(红层铜矿化),尚存不同认识,对赋矿围岩成因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工作。
铜矿 流体包裹体 岩相学特征 矿化作用
邱正杰 范宏瑞 刘玄 杨奎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