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在地质上的应用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FT-IR)可以获得气体分子振-转光谱结构和凝聚态大分子物质的多原子、分子和基团的震动光谱.烃包裹体中可能存在的有机成分(饱和烃类、烯烃类、芳烃类等)和无机成分(H2O、H2S、CO2等)均有自己对应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研究烃包裹体的红外光谱可以推断油气成藏、成熟度及运移等一系列信息.由于红外光束非常敏锐,不仅反映光圈内目标包裹体,而且还会反映照射到的其他物质如赋存矿物、胶结物以及目标包裹体上下面的其他包裹体,因此红外样品制作要尽量避免红外吸收介质如粘胶、载玻璃、空气等.现常用Nicolet6700+continuum型红外光谱仪对包裹体进行分析时可以测得直径为5um以上的包裹体。在研究烃包裹体红外特征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峰高法和峰面积法。不同期次的烃包裹体因油源不同、或同源但成熟度不同、或形成的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从而会含有不同的组分、结构、或不同的甲基亚甲基组合,故红外吸收峰谱图会不一样。矿物表面与油相之间通常存在一层不易被观察到的水膜。很多地区烃包裹体内发现普通含水,故烃包裹体的形成可能与水有着密切关系。显微红外光谱对水的响应亦灵敏,H-O的红外谱峰表现为3700-3200cm-1之间的宽谱带。故利用红外光谱参数H2O/(CH3+CH2)和CH3/CH2的变化可研究油气成藏机理。烃包裹体光谱中芳基、烷基的红外吸收明显。陈孔全等(1995)在松辽盆地方解石脉烃包裹体研究中指出芳基、烷基的1600cm-1/(2920cm-1+2855cm-1)大于1时,反映盆地以石油的运移、聚集作用为主;一般该值小于1时,反映盆地以天然气运聚、聚集作用为主。
油气藏 烃包裹体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
余小庆 蒋静 张鼐 潘文龙 赵欣 陈瑞银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