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成矿带南段斑岩型矿床中黄铁矿标型意义
自从在宾汉姆矿被提出后的100多年来,斑岩型矿床作为最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和前沿热点.黄铁矿作为斑岩型矿床中的最普遍原生矿物,其超微标型记录了成矿过程的微观综合响应,是研究斑岩型矿床成生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的绝佳选择和最优突破口。钦-杭成矿带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矿集带和远景区,带内斑岩型矿床分布广、资源潜力巨大。研究表明,作为该带南段最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坡仔营钼矿床位于广东省化州市南部,大地构造上属于钦-杭结合带南段东缘廉江-信宜断褶带南段。野外调查显示,坡仔营矿床区与成矿相关的岩体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复式岩体。本研究3组黄铁矿样品分别代表着该矿床3个成矿阶段的产物,对其标型特征深入探讨,分析3组样品的超微形貌、精细组构,不仅可以反演其热液流体的成矿过程和属性,还可以重构该过程的温度、压力及其相互变化关系等属性。依据坡仔营钼矿床内A脉、B脉和D脉中黄铁矿SEM、XRD和Raman测试结果,经矿物学超微形貌、品形结构及分子谱学解析,本研究取得关于该矿床的如下认识:成矿热液自早期至晚期,从高氧逸度岩浆热液逐渐转变为较低氧逸度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硫及金属元素从硫酸盐结合态转变为金属硫化物形式,其成矿动力学也逐渐向更加平静的环境转变。成矿温度在早期A脉形成阶段大于300℃,至B脉形成阶段降至200-300℃,晚期D脉形成阶段低于200℃以下;硫化物的析出沉淀位置也由早期靠近斑岩体逐渐远至外接触带、远接触带。成矿压力沿A脉→B脉→D脉形成阶段,成矿压力依次逐渐明显降低,这一过程很可能与斑岩体结晶后期裂隙产生而导致的应力释放有关。坡仔营斑岩型钼矿的成生早期为一个高温、高压、高氧逸度岩浆热液活动为主阶段,随着成矿温度、压力的降低,成矿系统氧逸度逐渐降低,硫及金属元素从硫酸盐结合态转变为金属硫化物形式而成矿。
斑岩型矿床 黄铁矿 超微标型 岩浆热液活动 金属硫化物
安燕飞 周永章 李兴远 周维丽 刘丙祥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