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渤海湾海底沉积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中芳烃的来源比较复杂,多环芳烃的分布广泛.芳烃相对于饱和烃更易溶于水,因而更容易在水体中保存下来;也就是说,一旦有外源污染,更易通过芳烃化合物表现出来.不同成因的PAHs具有结构和组分差异,并且在迁移和沉积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组成分布取决于其来源和传输过程.通常,低分子量/低环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产品、化石燃料的不完全(低至中等温度)燃烧或天然成岩过程,而高温热解主要生成高分子量/稠环PAHs.因此,可以运用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分子指标来判断沉积物中的芳烃来源.具体说,可根据海洋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子特征将其来源分为以下三类:有机质燃烧来源、石油及其产物来源和成岩作用来源.总体上,渤海湾海域沉积物的芳烃馏分总离子流图上以高分子量的芳烃馏分占优势,带侧链的低碳数芳烃不明显;表明原油来源的芳烃贡献弱。但是,不同样品中不同结构芳烃化合物的相对组成也不同。部分渤海湾海域沉积物样品以低环数、带侧链芳烃占优势,可能表征了石油来源芳烃污染。在总芳烃中:最多的三种芳烃化合物依次为菲系列32%,苝18.7%,芘12.75%和蒽12.38%;最少的3种芳烃系列化合物均在5%以下,依次为:三芳甾烷0.85%、联苯系列1%和萘系列3.67%。因此,判断这些样品的芳烃来源都有高等植物输入。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荧蒽/芘(F/Py)、苯并(a)蒽/(苯并(a)蒽+.)(BaA/(BaA+Cy))及其他比值的综合分析表明:渤海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有个别样品中有高温热解――燃烧的成因,表征其陆源贡献;部分样品有低温热成因原油的贡献,样品本身来源柱状取芯的中下层,受外源原油污染可能性较小,因此很可能来源于下部油气藏中的烃类向上渗逸,表征了渤海湾海域的油气潜力。

油气潜力 海底沉积物 芳烃 地球化学特征

吴夏婷 赵红静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武汉 43010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