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密闭取心井的高含水油藏水洗特征研究

密闭取心井分析是研究剩余油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它可以准确直观地显示地下剩余油分布状况,二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储层水洗特征的统计研究剩余油在不同储层中的分布,落实下一步挖潜的目标.基于密闭取心井的这两个特点,在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的萨尔图油田开展研究.随着萨尔图油田开发的深入,认为有必要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厚油层内部水洗差异的区分,二是薄油层和表外储层处于不同位置时水洗差异的区分.因此,笔者采用分类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总体水洗特征和分类储层水洗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研究表明,当含水率大于98%时,驱油效率为69%,是无效注水阶段的驱油效率下限。研究区中强水洗仅有2%达到该下限,因此仍然有很大的潜力。中强水洗潜力分布状况见表3:河道砂体中河道中部潜力最多,表内中薄层表内潜力最多,表外储层中这部分潜力很少,但有极少达到中强水洗;说明表外储层仍具水洗动用的可能,下一步可做调整对其开发。弱未水洗潜力分布状况为:河道砂体中潜力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表内潜力主要分布在薄层表内中,表外储层中潜力主要集中在孤立表外中。综合研究区密闭取心井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弱未水洗潜力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河道砂体中弱未水洗潜力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原因可能是曲流河点坝顶部侧积泥岩比较容易保存,形成的侧向遮挡导致局部渗流屏蔽而使水洗变差。表内中弱未水洗潜力主要分布在薄层表内,主要可能是其厚度较薄、物性较差以及与河道砂体等优势储层较差的关连性所致。表外储层潜力主要分布在孤立表外,主要原因是自身物性差使得多层合采中易被屏蔽,平面分布零散导致井网难以控制,因而水洗动用程度很低。

含水油藏 薄油层 表外储层 水洗特征 密闭取心井

李伟强 尹太举 邓智浩 周文 高航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10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