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凹陷、多层位供烃油源对比方法--以石臼坨凸起油田群为例
石臼坨凸起位于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中西部,近东西走向,为长期性继承性隆起,在其东侧和南侧存在两个倾没端,其南、北、西三个方向分别为渤中坳陷、秦南凹陷和南堡凹陷,供烃充足,是渤海湾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和复式聚集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勘探至21世纪初,凸起上发现了多个含油气构造,油气主要集中于高部位明化镇组大型披覆背斜构造中,而凸起斜坡带和倾末端构造也有重大油气发现.石臼坨凸起被三大富烃凹陷环绕,各凹陷内各段烃源岩沉积环境不同、有机质类型不同、热演化程度不同,多期充注亦使凸起上的原油成熟度有所差异,混源特征明显,加之生物降解对原油的次生改造,使得这一区,尤其是中部油田群的油-油、油-源对比难度陡增.NB35-2、QHD32-6、QHD32-6N、QHD35-2和QHD36-3油田为渤中凹陷供烃,QHD29-2、QHD29-2E油田为秦南凹陷供烃,QHD33-1和QHD33-1S油田混源特征明显,渤中、秦南两个凹陷均有贡献,但应以渤中凹陷供烃为主。对于凸起上的各大油田,沙三段为供烃主力层位,但油-源对比显示,原油的生标特征更接近沙一段烃源岩,沙一段贡献尤其是渤中凹陷沙一段贡献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油气田 油源构造 混源特征 石臼坨凸起
燕歌 王飞龙 崔海忠 汤国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