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上新世以来陆架边缘沉积特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自23.8Ma以来陆架坡折带由之前位于南部隆起带附近,跃迁到白云凹陷北坡;此后陆架坡折带21Ma以来一直稳定分布持续至今,白云凹陷也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转为陆坡深水环境.前人针对该区渐新世—中新世的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展开了相关研究,包括陆架边缘沉积体的平面展布、沉积旋回的划分、充填演化特征、控制因素.而针对研究区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陆架边缘沉积体系研究较少.本文利用2013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研究区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结合前人对珠江口盆地已有的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白云凹陷北坡上新世-第四纪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陆架边缘发育的典型沉积体系进行分析,其中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白云凹陷陆架坡折带沉积环境演化的认识,为陆架边缘沉积体系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白云凹陷陆架边缘坡折带区上新世—第四纪地震层序内主要识别出4种典型地震相,分别为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帚状前积地震相、透镜状前积地震相、谷状充填地震相。分析认为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为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帚状前积与透镜状前积地震相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谷状充填地震相是下切水道沉积。上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发生多期次海侵、海退,由于海平面变化及陆架边缘坡折带的地形影响。在坡折带-上陆坡,发育大规模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其陆源沉积物推测主要来自于古珠江。陆架坡折区,发育大量多期叠加的深切水道群,其成为沉积物经陆架边缘坡折带到陆坡、深海盆输送的主要通道。

陆架边缘 沉积特征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上新世

孙美静 彭学超 聂鑫 刘杰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 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