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渤海海域富烃凹陷古近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校正

渤海湾盆地各富烃凹陷内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排烃门限所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大约为0.5%,但是盆地内各凹陷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进入古—始新统较高热演化阶段的层位后不再随埋深发生明显变化,实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大多保持在0.5%~1.0%,怀疑与镜质体表面富氢使其芳构化作用受到抑制有关,本次研究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内11个主要富烃凹陷54口勘探井纵向上连续的烃源岩样品分析后发现:某些井(如QHD29-2-1、CFD15-3-1等)沙河街组烃源岩干酪根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与岩石热解数据(Rock-Eval pyrolysis data,如Tmax)所反映的烃源岩成熟度不匹配,通过Tmax-Ro转换公式(Ro=Tmax×0.018-7.16)推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不应与实测Ro值差距过大,由于Tmax与Ro同为热应力参数,也同为实验所得数据,在核对过氢指数(IH)后发现两种不同试验分析结果反映的烃源岩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则可认为该样品实测Ro值异常,很可能受到了抑制.为验证校正值的准确性,可以替换Tmax为其它热应力参数如一些表征烃源岩和原油成熟度的生标参数,通过对抽提物饱和烃、芳香烃组分的色质分析发现,几个表征烃类热演化程度的生标参数与烃源岩埋深和成熟度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如含硫芳香烃化合物中的烷基二苯并噻吩(MDBT)及其同系物(DMDBT)的若干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对丰度随成熟度发生规律性变化。此外,脂肪烃中的Ts/(Tm+Tm)、甾烷异构化比率也呈现出类似规律,替换这些生标参数后按照与Tmax-Ro相同的方法重新拟合其与Ro的相关方程,该参数随镜质体反射率升高的增长率与Tmax、Ro相关方程的接近,则可证明校准方法至少适用于该井。

油气勘探 烃源岩 镜质体反射率 校准方法 富烃凹陷

燕歌 王飞龙 崔海忠 汤国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 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市,300452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