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煤炭铅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是煤炭储量、生产和使用大国,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直接燃烧利用.煤炭的形成经过了复杂的地质物理化学变化,决定了其成分复杂多变.煤中有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形成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如铅、汞等.贵州省煤炭保有储量仅少于山西、内蒙、陕西、新疆,排列全国第五,系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储量总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同时,贵州省近年来对煤炭的使用量增长迅速(>1亿t/a).采样工作覆盖了贵州省全部9个市、州的106个煤矿,并对煤炭主要集中地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和遵义四个地区加密采样,共获得煤样256个。煤炭样品用硝酸和氢氟酸消解后,用ICP-MS测定,以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提供的的烟煤1632d进行质量控制。全部煤样的铅含量与灰分、有机硫、硫化物硫及汞显著正相关;而烟煤,主要与汞、有机硫、灰分显著正相关;无烟煤仅与灰分显著正相关。表明烟煤中铅的来源与有机硫的形成途径有相关性,同时全部煤样中铅含量与硫化物硫含量有显著相关,结合煤样海相高硫煤的沉积特征,初步认为烟煤中的铅更多的来自周边环境,在无机硫转化成有机硫的过程中带入;而无烟煤中的铅则可能是在成矿后期外部物质带入。
煤炭 铅含量 空间分布
陈吉 李仲根 唐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0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