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海西沙海域西科1井第四系碳酸盐岩大气水成岩作用的岩相学特征

海相碳酸盐岩的大气水成岩作用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取得了许多进展.西科1井的钻探则为我国西沙海域的该项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西科1井钻遇大量生物礁-碳酸盐岩.本文以第四系颗粒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染色、扫描电镜和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水成岩作用的岩相学识别标志并讨论了渗流带和潜流带的界限划分.大气水为弱酸性流体,碳酸盐岩遇酸性流体易发生溶解,尤其以文石和高镁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颗粒极易发生溶解,形成粒内孔隙,有时还可形成铸膜孔隙。薄片观察发现,以8m深度为界限,其上样品中溶解作用较强,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粒内溶蚀孔隙和铸膜孔隙,其下样品中少见铸膜孔隙,以粒内溶蚀孔隙为主。溶解作用在纵向上的差异与渗流带和潜流带的分界及其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西科1井第四系颗粒灰岩记录了大气水成岩作用过程,以岩相学特征为标志识别出了大气水渗流带和潜流带成岩环境。渗流带以新月形和悬垂形胶结物为标志,潜流带以等厚环边或晶簇状胶结物为标志。溶解作用在纵向上的差异性与大气水环境的分带及其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渗流带和潜流带对颗粒灰岩的共同作用表现为新月形和等厚环边胶结物的共存,并指示潜水面深度的变化。

碳酸盐岩 大气水成岩作用 岩相学特征 渗流带 潜流带

赵爽 刘立 刘娜 尤丽 于亚苹 李晓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