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进变质过程中铁同位素分馏行为--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大量研究表明,上地幔铁同位素组成是不均一的,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铁同位素存在显著分馏。前人研究表明,再循环榴辉岩广泛存在于地球玄武岩的源区,而有关铁同位素的研究未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为定量解释地球玄武岩的铁同位素组成,查明再循环进入地幔的榴辉岩对上地幔铁同位素体系的影响十分必要,而这需要认识从玄武岩到再循环榴辉岩过程中铁同位素的分馏行为。为查明铁同位素在俯冲固相进变质过程中的分馏行为,本文系统分析了一套扬子北缘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不同变质阶段岩石的铁同位素。这些变质岩包括武当群绿片岩、北淮阳变质带角闪岩和未经退变质作用的榴辉岩,它们具有依次显著降低的H20+,且原岩同为新元古双峰式火山岩(750-800Ma)。基性绿片化趋势上。三种不同变质相样品656Fe的平均值分别为:绿片岩,0.081±0.075‰(n=13,2SD);角闪岩,0.089±0.040‰(n=15,2SD);榴辉岩,0.071±0.060‰(n=27,2SD),没有系统偏差。此外,三种不同变质相样品的矿6Fe与H20+及Rb/TiO2并无相关性。这些观察均表明,在俯冲固相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铁同位素未发生显著改变。因此,俯冲到地幔的榴辉岩应保留了原岩显若重于上地幔的铁同位素组成。因此,广泛存于MORB和OIB源区的再循环榴辉岩至少可以部分解释玄武岩与上地幔间较大的铁同位素分馏。
玄武岩 再循环榴辉岩 俯冲进变质过程 铁同位素 分馏行为
朱传卫 何永胜 吴洪杰 李曙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