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的效果与发展趋势

国民体质监测是一项研究属性很强的工作,工作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其工作成果实际就是科研成果。但其工作体系本身又需要研成果的支撑。为此,通过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完成了“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研制”、“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计算应用系统”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使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组织系统、技术保障系统、抽样系统、监测指标、检测器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质量控制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教育培训系统等9个子系统。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完善不仅有力的保障了监测工作的完成,同时,也对完成中国群众体育的其他工作起到了科技支撑,如,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就是由这一系统完成的。这两项工作构成了中国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科研工作,不仅使我们了解国民的体质状况,也使人们了解了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需求,并且作为两项重要的内容写进了政府颁布的《全民健身体条例》。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历次监测发现:中国国民的身体形态指标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增高增大,但同时肥胖率也在提高。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呈下将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大。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总体上有所增加,但成年人的肥胖率有年轻化的趋势;城镇居民的体质水平好于乡村居民,东部地区居民的体质水平好于西部地区。这些结果为我国每五年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今后,我国的体质监测工作应继续坚持“保持与发展的”思路。即坚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年度6-69岁人群的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的同时,同时加大相关领域研究力度,如新指标、新标准、新仪器、“互联网+”的应用、体质与身体健康水平的相互关系、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等方面。

国民体质 监测制度 管理体系 服务策略

江崇民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100061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23-24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