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对策--以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走访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专业人才培养诸问题进行研究。指出课程设置应按当前社会体育需求的职业化人才模式来规划与构建,重审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之间的渗透、融合、交叉,形成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类课程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人际交流与专业职业技能等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的发展动态,养成终身的学习的习惯与意识。及时理清一些课程的相关概念、规范精确名称,增加部分凸显首都、北京地区、本学校办学特色的必修课程;理清限制性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主修副修的关系;利用本专业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的资源成立较系统的专业设置体系、动态质量监测机制,前沿性地研究专业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保证必修课的相对稳定,加大选修课比例;学术性课程应与学生的经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扩展实习基地类型及数量,把成熟的实习基地作为‘体育健身实验室’构建教学实践、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实训平台,模拟健身俱乐部技术或业务操作环境,实现学校、企业一体化技能体验,尝试校企合作(借鉴北京市18所公办高等职业学院经验),邀诚商业性体育场所负责人作讲座与培训并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高等师范教育 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秦梅

首都体育学院 100191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901-903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