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展现国内、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现状,建议康复应走上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发展之路,以残联为核心的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定残疾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法律的基础上,为学龄前残疾儿童建立运动康复专项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走向常态化的发展道理。理论研究应逐渐加强,首先,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拔高实践研究的起点;其次,融入适应体育、体适能等体育学科理论,避免体育教育与特殊教育“两张皮”现象;最后,加强运动康复的本土化理论研究,立足中国实际,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体系。应在医教结合背景下进行康复课程的开发,在国家大力提倡“医教结合”的背景下,运动康复课程将根据残疾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设计,该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与同伴的交往与协作,并在达成每一个运动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压力、努力、喜悦、自信以及自我实现。建立“机构-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平台,运动康复想要普惠全体学龄前残疾儿童,就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康复管理智能平台,让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康复到有效的统筹管理。
学龄前残疾儿童 运动康复 政府职能 社会力量
舒川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35010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546-1547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