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制度,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要求,认真落实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示范作用、强化科学选材,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加强业余教练员队伍建设、规范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等为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措施的实施,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制度。各项目中心应当定期检查工作计划和制度的落实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检查与奖励制度;强化对后备人才基地的管理,制定管理和评估办法;建立职业俱乐部管理与奖励办法;建立教练员定期培训制度,扩大培训范围;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的督导及监管制度;改革和完善竞赛制度和办法。对于基础较好的省市,应当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制定配套的质量评估制度和奖励制度;完善各级各类体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力量办训的考核及奖励体系;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及优惠升学的制度以及构建“一条龙”训练体系的制度。对于基础薄弱的省份,应当根据实际条件规划场地设施建设;抓紧制定各项管理办法,使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规范化;不断完善本地区的竞赛体系;通过承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与其他省市的交流;各类奖励措施可随后逐步建立。

竞技体育 青少年 人才培养 运动设施

黄珊 张莉清 赵丹彤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1636-1637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