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职院校运动防护人才培养及课程构建探讨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运动防护的相关研究已有具体的模式,但是我国在有关运动防护师职业特点的研究方面和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因素之一是我国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和管理等的科研和教育研究重视得还不够.体育发展必须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和分析运动防护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探讨体育高职院校运动防护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中得出培养运动防护职业能力的相应课程体系,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服务.北京市专业运动队目前配有的队医分为具有医师资格者和不具医师资格者。具有医师资格者又分为受西方医学教育者与受中医骨伤科教育者;不具医师资格者分为运动员与科研人员、按摩师转任或兼任。队医的工作主要是运动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真正懂得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技术的专业人员。北京市全民健身领域缺乏懂运动防护的健身指导人才。体育职业院校可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可将运动防护专业方向作为体育保健专业方向之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蓝本进行构建和改进。运动防护方向专业核心课程应体现损伤急救、预防、评估、诊断、处理、牵拉、贴扎、关节松动术、肌筋膜手法调整、中医传统治疗技术等中西结合的防护技术。校企结合共同培养,职业学院应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培养懂运动防护知识,会运动防护技能的专业人才。
体育高职院校 运动防护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构建
鹿国晖 刘杨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100075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950-1951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