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的实践与反思

本文针对首批17 所试点中学专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的现状与过程,探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体育专项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贴合学生兴趣爱好,深受试点学校学生支持。体育专项化教学使得体育课发生了质的变化,满足了高中学生对运动技能及专项理论知识深度学习的要求。在教学组织上,主要形式包括单纯项目分班、基于技能水平的项目分班、基于性别的项目分班和跨年级分班四种;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试点学校主要从学生兴趣及学校资源两方面考虑,主要选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排球、网球、游泳、武术等9 个项目,部分学校选择形体、空手道、跆拳道、板球、健身等冷僻项目。教学评价上,试点学校分别采用技能加体能考核、多维计分考核、学分制考核及综合考核四种方法。在教学时数上,各学校根据试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传统经验,选择既适合学生又符合学校实情更满足市教委规定的体育专项化课时体育课时从40 分钟上升至80 分钟。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场地缺乏、一场多用等硬件设施问题困扰着试点学校;体育教师在专项教学质量的控制上缺乏自信、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参差,学生体能素质不一等。完善健全室内场馆,优化师资队伍,为专项化教学教师提供多样化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学生考核方法设计更加人性化,推动让学生课后主动学练。举办不同水平层次的比赛,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高中体育 专项化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马瑞 丁燕妹

上海师范大学 200234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2472-2474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