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上肢力量评价标准的优化研究--以杭州二中为例

比较不同完成方式的差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且具有实用性的摆动引体和高位下拉动作评价标准,为科学、严谨的衡量学生的上肢力量水平提高参考。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主要因素有身高、体重及动作方式,期中身高和体重与引体向上成绩成负相关,摆动引体向上成绩与静止引体向上成绩差异显著;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加客观、公正的衡量学生的上肢力量水平,明确了引体向或体重较大的同学的上肢及背部力量评价难的问题,也为引体向上的分层教学及评价提供参考;在教学和体质测试的考核中需要对不同的动作方式给予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将高位下拉等动作引入到教学、训练中去,使体重较大和力量较弱的学生能够有更低的练习起点,体验练习过程,并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与重量,进而提高练习的效率,避免出现这类学生在引体向上教学时的尴尬与无奈。在日常的测试中,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部分困难学生设计相应的考核动作,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将静止引体向上与摆动引体向上测试标准区分开,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成绩综合评价中可引入高位下拉等与引体向上动作路线、参与肌群相似的动作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评分,如引体向上占60%,相应动作占40%,这对于未能完成引体向上完整动作的学生而言,可提升其测试数据及综合成绩,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有积极的提升。

体育课 上肢力量 评价标准 教学对策

方宇 陈丹丹 周永青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31005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10018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311231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2499-250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