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

14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笔者用14年北京市中学生体测数据,比较新老标准在指标构成、测试项目、权重系数、指标等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新标准》适用性,以及在评定学生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新标准》建立了统一的评价体系,去除选测项目,有利于统一组织工作、数据比较研究和全国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监测。增加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使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更全面科学。《新指标》调整了项目权重系数。在重视个体遗传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减少偶然因素,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新指标》调整了指标体系等级。强调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很难达到”良好”水平以上。同时通过降低及格线,保护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对不能毕业的担心。《新指标》提高男生50m标准、女生坐位体前屈标准、女生仰卧起坐标准,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锻炼的重视。降低女生50m标准,能促进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新标准》缺乏心理指标测试。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心理健康、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部分项目评分标准仍需进一步调整。男生50m优秀等级和女生800m不及格等级评分标准偏低。男生引体向上整体评分标准偏高。

中学生 体质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 体育活动

崔华 王齐 孔振兴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2514-2516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