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文学发展的困境探析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体育文学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力图比较清晰地分析和勾勒这一历史演进的轨迹。研究认为:体育文学是体育和文学的共生结合体,与时代紧密相连,受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环境的影响。体育文学的发展是体育文学理论和实践创作的“比翼共赢”。中国体育文学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晚且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基础理论不完善,难以成系统,成果也捉襟见肘,体育文学理论研究领域至今没有号召性和通率性的领军人物,体育文学的概念及体裁至今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体育文学的实践创作自21世纪以后便进入式微状态,不仅表现在有影响力的作品数量的减少,体裁的单一和匮乏,同时在群众精神生活中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体育文学的发展从理论的“殇”,创作的“痛”进入发展的困境期。体育文学发展的困境是创作主体,受众,传播媒介共同变更后的结果。文学的发展落后于体育发展的步伐,体育文学的发展无法满足受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如何实现体育和文学的“比翼齐飞”,这是时代的难题,更是体育的难题。体育文学发展困境的消解策略在于:把握文学的工具理性价值。文学作为传播体育的文字载体应充分发挥其鲜活性和恒久性特点,受众会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接受并领略体育的精神内涵,建构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人生观与文化认同。破除抑制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因素。体育文学作为艺术作品是建构在作家思想追求自由之灵魂、解放思想,唤醒人的理性批判,破除抑制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因素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理性。
当代体育文学 创作思想 精神文化 历史演进
刘叶郁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20043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721-2723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