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延续与反思:武术传承人存续状态的扎根理论研究
为了揭示武术传承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状态以及文化传承的态势,本文借助扎根理论研究的相关方法,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境遇武术传承人的存续状况为问题切入点,从仪式、制度、责任和生存环境四个维度对武术传承人与武术文化传承态势进行研究。在中国社会由“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绝大多数武术传承人借助武术实现了由技术资本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转换,由此也实现了代内和代际间的社会流动,在社会分层中处于社会的中上层位置,因此整体的生存态势相对较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武术传承人率先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西方体育项目的冲击,仪式性文化的没落成为传统文化消失的首要信号。武术传承人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对当代的武术文化传承有着理性的判断,传统武术文化影响力的日渐衰微促使他们产生一种本能的焦虑,由此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对于武术文化有着较强的价值认同和族群认同,面对现代的传承乏力他们做出了“后继无人”、“文化落伍”的反思性判断。武术传承人将武术传承寄托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层面,对制度和权力调节寄予厚望。对于当代的程式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传统武术传承人深知无法逆转,被动调制使他们做出的基本应对策略。提出传统武术的传承中处于“社会变迁下文化调适的震荡期”,“发明、积累、传播和调适是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因此整合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有效传承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特征;第二,要上升到“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层面,要与生命教育相结合,成为生命长度和质量的实现和保障;第三,要满足个人利益和作为资本实现社会流动的基本要求。
武术传承人 存续状态 文化延续 扎根理论
王智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 100029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749-275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