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形势下中国乒乓球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及问题探析──以2015年霸州第一期继续培训班为例

目的:为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高我国乒乓球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国家体育总局于1994年正式实行了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努力,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乒乓球教练员培训制度,对我国乒乓球项目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然而,在其他项目已经在岗位培训基础上开始广泛推广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乒乓球项目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却仍然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的新的奥运周期,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十二五”教练员培训计划又对教练员培训提出新的要求。在此新形势下,2015年国家总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也制定和出台了新的教练员注册管理办法和《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直接推动了乒乓球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重新发展。 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2015年6月8日至6月12日在河北霸州海润俱乐部举办的全国乒乓球教练员继续培训班(第一期)为研究对象,结合教练员参加继续培训的动机,以及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培训课程设置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我国乒乓球教练员继续培训的基本现状和问题:新形势下,教练员培训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偏差,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到位;参加乒乓球教练员继续培训(第一期)的教练员中大部分还没有获得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合格证,乒乓球教练员继续教育仍需加强与岗位培训的衔接。 结论:“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与“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应该是教练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和动机。继续教育培训不单单依托传统的讲授+作业(考试)的培训模式,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形式创新,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践操作、演讲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达到培训目的。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要有别于岗位培训、参与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和类型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分.建议加强“岗位+继续教育”一体化乒乓球教练员培训体系建设,区分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它们之间的衔接与起承。做好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下属相关单位的宣传通知并严格落实培训制度。建议课程设置按照专项理论为重点,实践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学员之间交流与实践能力培养。

乒乓球教练员 继续教育 培训模式 实践能力

杨雷 佘竞妍 杨晨

上海体育学院 200438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2959-2960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