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众体育发展新方向--健康管理--兼论体育养生专业方向的变革

体育养生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方向之一,经历过最初的起步阶段,目前已慢慢走上正轨,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却大多与本专项无关.为了完善学科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强竞争力,本文从探讨大众体育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近年来健康服务领域的新思想,挖掘体育养生学自身实用性,为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对本校4个体育养生本科专项班和2个体育养生方向硕士研究生班共92人发放就业意愿和就业情况调查表。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各级体育项目管理单位行政人员、继续读书深造、中小学体育教师。就业意愿前三位是教师、其他文职类、公务员。对口就业岗位前三位分别是大学体育养生教师、中医诊所或社会养生保健类岗位或健康顾问、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养生专项就业难度较大的人数占87%,对造成就业困难原因的主观评价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就业面窄、对口岗位少,人们不了解体育养生项目,以及自身学艺不精。课程内容单一、理论不够系统成熟,缺乏实践机会,以及缺少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结合是体育养生专项课程主要的不足。体育养生专项在未来的发展可从以准确定位市场,提升学科专业性、打破学科壁垒、完善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力量、建设实习基地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体育最大的社会价值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体育养生的学科发展不能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而是要把握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先进理念,向着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立体框架去发展。将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通过合理的解读与应用,转变为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健康管理手段,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真正的发挥其健康促进、造福社会的历史使命。

高校毕业生 体育养生专业 就业方向 市场定位 健康管理

王巾轩

北京体育大学 100084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2999-3001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