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体育文化传播范式研究

目的:在打造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体育文化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们经常会发现即便是政府大力弘扬的项目有时候也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例如曾经的”民间奥运”就是虎头蛇尾的结局.相反有些项目并非政府着力扶植、推广的,却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个高潮,譬如”广场舞”.这些现象反映出体育文化传播有着鲜明的内在规律.本课题重点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围绕体育文化传播的终端受众对于信息接收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合”社会影响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式,对当前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典型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方法:建立关于体育文化传播的数学模型,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对中外体育文化传播特点,国内不同时期体育文化传播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结合各体育强国的文化传播模式,构建符合中国特点的体育文化传播模式。 结果:在不同意见取向的传播中,受众对于传者的判断是基于自身判断的。受众并不会因为信息源在全社会影响力大小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受众是通过信息源与自身关系的密切程度来决定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我国体育文化有效传播中存在过度重视政府的直接干预作用,基层舆论领袖不能对先进体育文化及时把握,大众传播媒介没有起到足够的舆论引导作用问题。 结论:将体育强国与优秀体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梳理,对优秀体育文化进行全面、详实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舆论氛围;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培养基层舆论领袖。前文所提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就是较为成熟的基层体育文化舆论领袖基础。充分利用新兴媒介的碎片化传播功能。积极利用、开发有效的媒介资源,将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到“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介形式中,不仅符合当代传播的规律,而且等于充分利用了令受众“信赖”的舆论领袖。

体育文化 传播范式 中国特色 社会影响理论

李鹏

天津体育学院 300381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104-3105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