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预冷方式的选择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能力的影响

包括夏季奥运会在内的许多运动和重要比赛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赛前预冷是一项可帮助运动员抵御高温高湿热压力的新兴”热身”活动.本研究旨在比较研究不同预冷方式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自行车运动员生理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探索合理预冷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12名自行车运动员(平均年龄27.33±5.73岁,平均训练年限3±2.50年)进行三次预冷干预试验,即无预冷(CON)、下肢预冷(LBI)和全身预冷(WBI),每次间隔7天。同一名受试者不同干预方式形成自身对照,同一个实验日3名受试者配成一组同时实验形成组间对照。预冷干预20min后,受试者立即进入温度为35℃~38℃,湿度为60%~70%的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递增负荷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至力竭。实验中采集相关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证明20分钟18℃-16℃冷水浸泡预冷预冷明显改善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运动成绩,表现在运动时间延长、路程和做功增加,且下肢局部预冷改善效果更明显。全身预冷和局部预冷都能显著降低运动员基础心率和核心体温,增加运动中心率储备和热储备,延缓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时心率和体温上升趋势,且局部预冷效果更明显。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成绩与运动前基础心率、热储备和心率储备具有非常显著性相关,预冷改善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运动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提高了热储备和心率储备。预冷使高温高湿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时间曲线右移,RPE-时间曲线下移,血氧饱和度-时间曲线上移,表明预冷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可知下肢局部预冷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能力的改善效果较全身预冷更具有优势,且下肢局部预冷在应用时更加方便,还可避免全身预冷带来的巨大生理应激,建议在实际高温高湿环境训练和比赛时,采用20分钟18℃-16℃下肢冷水浸泡即可达到预冷效果。

功率自行车 运动员 预冷方式 递增负荷 运动能力 高温高湿环境

吴昊 黎健冰 张泰铭

首都体育学院 100191

国内会议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杭州

中文

3161-3162

201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